在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啟動滅火之前,人員均需從受災區(qū)域撤離。 盡管在《氣體滅火設計規(guī)范GB50370-2005》中指出,符合設計規(guī)范的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設計濃度對人體無害,但火災現場極為復雜,并且由于七氟丙烷的某些氣體特性,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工作時需要周圍人員進行撤離。
至于七氟丙烷本身的毒性,當濃度達到10.5%或更高時,會讓人出現不適感。 長時間后,它將危及生命。 盡管設計規(guī)范中的七氟丙烷氣體對人體無害,但應考慮到由于制造商的疏忽,填充濃度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,特別是設計濃度為10%的保護區(qū)。
另外,七氟丙烷會在高溫下分解。 該分解產物在滅火劑中主要是氟。 在氫的存在下,即使其濃度很小,也會產生較少的氟化氫(HF),這也會對人員造成相當大的傷害,并且這種分解產物的量取決于火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 七氟丙烷與火或受熱表面接觸。 如果滅火劑的濃度迅速累積達到滅火濃度,則著火會非???。 熄滅時,分解產物很少。
在保護區(qū)內燃燒可燃物還可能產生有毒氣體,可能會對人員造成不可預知的傷害,并且火災現場的高溫不適合人員居住。
總之,在噴涂七氟丙烷滅火劑之前,為了確保人員安全,人員需要迅速撤離保護區(qū)。